你的位置:首页 > 金风铃奖

观点内参∣艺术涂料会像硅藻泥一样“昙花一现”吗?

来源:      2024-12-31 11:03:10      人气点击:


近年来,随着国内艺术涂料行业进入“内卷”时代,“卷”产品导致同质化日益严重,“卷”价格导致价格战更是此起彼伏。一方面,市场上“僧多肉少”,另一方面,每个艺术涂料品牌都要生存,怎么办?因此,只要“卷”不死,就往“死”里卷,对大部分艺术涂料品牌而言,2024这一年,不是在“卷”或被“卷”,就在“卷”或被“卷”的路上。




因此,有不少业内人士担心,艺术涂料行业照这样发展下去,恐怕要步入“硅藻泥”的后尘,“昙花一现”不可避免。带来的后果显而易见,如果艺术涂料行业做烂了,大家都没得玩,一起“喝西北风”。

让我们回到10年前,从2013年-2018年,是硅藻泥行业最高光的时刻,硅藻泥头部企业“兰舍”最高冲到了2亿年销量,随后整个行业便急转直下,一方面,硅藻泥面临着艺术涂料的强劲竞争,无论是产品性能,还是产品体系、墙面花色效果、肌理质感等都被艺术涂料全面压制;另一方面,硅藻泥行业开始“内耗”, 产品同质化、价格战此起彼伏(终端价格一路降到四五十元/平方米),更致命的是,由于行业标准不统一,导致硅藻泥“内幕”满天飞,最终让消费者对硅藻泥丧失了信心,硅藻泥厂家纷纷转型,硅藻泥经销商纷纷转型,硅藻泥时代终结,令人惋惜。




如今,艺术涂料行业历经2014-2024年十年的高速发展,同样走到了发展的“十字路口”,未来路在何方?艺术涂料会像硅藻泥一样“昙花一现”吗?

对此,《艺术涂料内参》认为,艺术涂料并不会走上硅藻泥“昙花一现”的老路,不管国内艺术涂料行业当前如何“卷”,但如果我们把时间跨度拉长到10年、20年,眼下都只是暂时的,艺术涂料行业的发展依然前景广阔,笔者对此坚信不疑。

首先,从市场规模看:艺术涂料行业市场容量每年还在增长,相比于5年前的高速增长,近几年只是增长有所放缓,但仍保持在20%-30%的增长速度。例如,2024年国内艺术涂料市场规模已达百亿,到2025年有望突破120亿,未来5年有望占据国内内墙涂料市场份额的30%以上,即200亿-300亿。

其次,从消费人群看:随着不断的市场教育,艺术涂料消费群体正逐步从一小部分高收入人群走向大众消费者,真正的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。

第三、从应用场景看:艺术涂料应用场景正不断从家装延伸到工装,从商品房延伸到城市更新、商业空间、高端写字楼、酒店、别墅、会所、民宿甚至寺庙修缮等等领域,应用前景越来越广。

第四、从产品种类看,经过10年的高速发展,艺术涂料产品种类非常丰富,甚至用“眼花缭乱”来形容也不为过,如净醛类、抗污类、高硬度类、静音类、防霉防潮甚至纯色类等等,都能够满足消费者对墙面家居个性化、定制化的各种需求,应有尽有。此外,还有原装进口类和国产艺术涂料(国潮类)等,各有千秋,满足各个价位的消费者购买需求。




第五、从品牌格局看,艺术涂料行业发展初期,菲玛、卡百利、蔻帝、威罗等专业艺术涂料品牌“开疆拓土”;艺术涂料行业发展后期,行业头部纷纷进场“收割抢食”。近年来,随着立邦、阿克苏诺贝尔、嘉宝莉、三棵树、巴德士、亚士等行业头部企业纷纷布局艺术涂料细分领域,艺术涂料“市场蛋糕”不断做大,总体来看,进一步推动了艺术涂料行业的发展。

就像北新嘉宝莉战略品牌部总监叶斌武所说,回顾过去,艺术涂料市场能够在中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细分品类,实在是难能可贵。随着消费者对个性化、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不断提升,艺术涂料逐渐从一个“高端产品”变成了一个广泛认可的细分品类市场。作为艺术涂料行业的一员,我们不应把竞争看作是零和博弈。相反,我们应该将其视为一种共赢的路径。




从商业竞争的角度,《艺术涂料内参》认为,专业艺术涂料企业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,坚持做“小而美”方向,而不是大而全,把自身置身于立邦、嘉宝莉、巴德士等综合企业的赛道上。

当然,也有人说,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,包括艺术涂料行业,都离不开行业发展的基本规律,即随着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,市场周期性变化,行业的发展都将经历兴起、扩张、成熟和衰退的阶段。这一点我不否认,但艺术涂料行业的发展,目前仍处于扩张阶段,未来还将不断走向成熟,因此,并不会“昙花一现”。(艺术涂料内参)



- END -
CopyRight © 2015-2019 中国品牌网